湘衡鹽化“技改智改”催生節能增效碩果——一包鹽的節能術
鹽調百味,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。在衡陽,就有一家全國特大型制鹽企業,它每天產的小包鹽,夠1.5億中國人吃一天。
制鹽既是民生產業,也是能耗“大戶”。湘衡鹽化不斷加大研發與技改投入,以“技改智改”推動傳統制鹽轉型升級,催生節能減排、降費增效的碩果。
近日,記者走進位于衡陽市珠暉區的湖南省湘衡鹽化有限責任公司,從“一包鹽”里看技改智改成效。
鹵水“去鈣”再制鹽,年新增碳酸鈣產品約1萬噸
在湘衡鹽化制鹵廠,從地下回采出來的鹵水,經過兩級凈化后,鹵水中的氯化鈉含量高達300克/升以上。
“每升鹵水中的氯化鈉含量提高1克,全年能增產鹽1萬噸。”制鹵廠副廠長錢浩告訴記者,一級凈化主要是“去鎂”,二級凈化則是“去鈣”。
錢浩表示,傳統制鹽無凈化環節,那時候,鹵水在后續蒸發、結晶過程中,鈣離子很容易在系統內部形成鈣垢,生產運行約一周時間,就要停產除垢。現在預先將鹵水“去鈣鎂”,生產運行周期可達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,才需要進行除垢清理。
不僅延長了生產運行周期,還提高了產品質量。“目前我公司生產的鹽產品,氯化鈉純度高達99.7%,遠超國標99.1%食用鹽優一級品的要求。”錢浩自豪地說。
此外,鹵水二級凈化脫離的鈣離子,能與熱電聯產裝置排放廢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反應,“變廢為寶”生成碳酸鈣,產生新的效益。
錢浩表示,鹵水凈化每年產生廢渣約33.5萬立方米,可消耗廢氣約2754萬立方米,并生產碳酸鈣產品約1萬噸。
設備工藝更新升級,熱電能效提升至原來的1.28倍
從鹵水到鹽,要經歷鹵水凈化、蒸發結晶、脫水干燥、包裝裝袋等流程。其中,蒸發結晶是最關鍵一環,也是能源消耗最大的一環,占成本近七成。
“為了進一步節能增效,我們近幾年多次進行熱電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,例如鍋爐超低排放改造、熱電平衡及汽輪發電機組優化、硫酸鈉蒸汽回轉干燥等。”熱電廠副廠長蔣燁鋒表示,近三年,企業各項降碳措施累計投入資金25661萬元,其中設備投入13094萬元。
高投入收獲了高能效。蔣燁鋒舉例,近幾年對鍋爐燃燒效率進行了提升改造,并更新投用了1臺30兆瓦的汽輪發電機組,目前,在產汽量相同的情況下,發電效率提高至原來的1.28倍。
制鹽廠廠長楊建領記者來到制鹽中控室,指著一組工藝流程示意圖介紹:“這是我們的多效真空蒸發制鹽工藝。真空制鹽,就是利用真空環境降低鹵水的沸點來蒸發水分,從而提取鹽。例如,將鹵水沸騰溫度從60℃降低到50℃以下,年可節約蒸汽約2萬噸。”
“而‘多效’是指,上一效蒸發罐鹵水受熱沸騰產生的蒸汽,又被引入下一個蒸發罐作為熱源,從而回收熱能、提高能效。”楊建解釋說,串聯的蒸發罐越多,“效”的級別越高,技術難度越大,能耗越低,“我們采用的是五效和六效的真空蒸發系統,是目前業內最高級別。”
全自動貨品裝車,年節約裝卸費超100萬元
走進湘衡鹽化的大包裝廠1號庫,眼前的景象令人驚奇:一條全自動裝車生產線凌空而過,產品從上一環節經傳輸皮帶運送,穿過庫房直達對面一側的裝車月臺上空,被產線末端的兩只機械臂輕松抓取,穩穩地排放在貨車廂內。
“以前是叉車插舉托盤配合人工拆垛的方式裝車,效率低、成本高。例如這臺貨車載重36噸,以前需要4名搬運工加2名叉車工,聯合作業1小時才能完成。”大包裝廠副廠長肖衛華介紹,現在用的這套系統,能對車輛進行掃描,自動確定車型、碼垛垛形、裝車產品的數量,只需1名工人動動手指,輸入數值啟動,40分鐘就能裝好。
這套自動裝車系統還突破了作業環境限制。“夏日正午時分、冬日雨雪天氣,以前都不適合裝車;現在機器操作,全年全天候都可以作業。”肖衛華說。
肖衛華表示,雖然技改投入成本很高,但其收益遠超投入,“這條自動裝車設備投了180多萬元,但它每年都能節省裝卸費100萬元以上,一年多就回本了!”